close

河北桃樹坪梆子腔傳承人:如果有年輕人願學 我願傾囊相授

中新網邢臺12月7日電 (張鵬翔 李鐵錘 趙昊)“非是我臨國難袖手不問,見帥印又勾起多少前情。”在桃樹坪村村前搭建的簡易舞臺上,梆子腔劇團正在上演梆子腔中著名戲曲《穆桂英掛帥》。隨著二胡聲起,桃樹坪梆子腔第四代傳人王書花明朗而剛勁的唱腔悠然而起。

演員在表演桃樹坪梆子腔。 趙昊 攝

王書花是梆子腔第四代傳人,學習表演桃樹坪梆子腔,已有三十餘年。據她介紹,梆子腔是因其以硬木梆子擊節為特色而得名。“梆子腔”在清朝末年傳入桃樹坪村,至今已有百餘年歷史。它源於從陜西流傳而來的秦腔,是戲曲中最早采用板式變化結構的聲腔。秦腔流傳至此,村民與當地老弦子腔相結合,再融入本地方言和腔調,成為獨具特色的“桃樹坪梆子腔”。它以硬木梆子擊節,並以不同形制的板胡主奏樂器;調式多為“徵”調式,唱調為上下句式,再以華彩流暢的花腔樂句為輔;曲調多以七聲音階為主,旋法上多采用跳進,閃板形式,整個音樂風格高亢激越,悲壯而粗獷。

“想要唱好梆子腔,可不是件容易事。不僅需要好嗓子,還要有紮實的舞臺基本功。”王書花說,她小時候學藝很是辛苦,早起練功兩小時,白天還要給師父傢幹活,晚上再排練三四個小時劇目,吊嗓子、練臺步、舞弄刀槍棍棒……每天要學得東西很多,一天下來,總是累得人困體乏。許多一起學習的同伴中途就放棄瞭。王書花咬牙堅持,終於得到瞭梆子腔的真傳。

桃樹坪梆子腔經過百餘年傳承,憑借著其獨有的藝術風格和特色,至今仍深受村裡老人們的喜愛。桃樹坪梆子腔近幾年也將曲目進行改進和創新,諸如《穆桂英掛帥》、《東傢嶺》、《寇準背靴》等50多個劇目成瞭劇團代表性表演曲目。每到春節、中秋、元旦等節假日,往往周邊十裡八鄉的村莊都會前來聽戲,這也成為桃樹坪村的“招牌”。2016年,桃樹坪梆子腔被評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然而,村裡的青少年卻對傢鄉這一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充滿瞭“陌生感”。“現在年輕人一般都不懂得欣賞梆子腔,而是愛聽流行音樂。如今梆子腔都靠著我們這一代人傳承演唱。”談到梆子腔未來的傳承,王書花無奈地說,村裡很多年輕人都外出打工,小孩子要上學讀書,對這梆子腔沒有多大興趣。“尤其是想要練好梆子腔,就要舍得下一番苦功,耐得住寂寞,可這傳承人不好找啊!”

演員在演唱桃樹坪梆子腔。 趙烘焙設備價格昊 攝

村裡老一輩梆子腔傳承人相繼去世,在世的傳承人都已年近花甲,未來的傳承者卻還沒有著落。又面臨著資金短缺,舞臺設備破舊,劇本保護不當等問題,傳承百餘年的桃樹坪梆子腔,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食品加工設備

“如果有年輕人願意學習,我願傾囊相授。”王書花說。話至此,她的眼眶已經濕潤。(完)



粉狀成型機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hl119vz73 的頭像
    thl119vz73

    阿長的預購清單

    thl119vz7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