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情監測顯示民眾對政府專傢及媒體信任度低



捐款少瞭。徐駿繪

政府表態,不信;專傢解釋,不信;媒體報道,還是不信。曾經的 權威聲音 ,許多人如今是將信將疑

公信力緣何被削弱?

除瞭自己,我們還能相信誰?

政府、專傢及媒食品成型機械體等公信力受損,導致社會信任度不斷降低,在一系列熱點事件面前,老百姓成瞭 老不信 。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瞭 日前,突然爆出的 郭美美事件 ,讓多年來一直熱心公益事業的的張女士有些茫然無措。 以前覺得具有官方背景的紅十字會應是最安全的捐款通道,現在看來或許遠不完全是那麼回事。 盡管 郭美美事件 發生後,紅十字會作出瞭相應的澄清,但是張女士卻表示,給出的解釋缺乏足夠說服力,並不能完全讓人信服。此前,無論是汶川地震、玉樹地震,還是甘肅泥石流,張女士都曾通過向紅十字會公佈的賬號打款的方式參與公益。有時候,在一些公眾場所看到紅十字會設立的捐款箱,張女士也會拿出一些零錢投進去。但現在,她明確表示: 短期內我是不會再通過紅會這個渠道捐款瞭,因為在我心中它已失去瞭應有的信任 。

不隻紅十字會,近幾個月,接連曝出的慈善總會 尚德詐捐門 、青基會 中非希望工程 等一系列與公益慈善有關的事件,都深深刺痛著社會大眾的神經,直接導致瞭對慈善機構的信任度降低,捐出的善款驟減。據中國公益慈善網公佈的信息顯示, 郭美美事件 發生後,公眾通過慈善組織進行的捐贈大幅降低。3 5月,慈善組織接收捐贈總額62.6億元,而6 8月總額降為8.4億元,降幅86.6%。

其實,遭遇信任危機,慈善組織並非孤例。近年來,懷疑一切似乎已經成為瞭很多人的心理共識。中國社會分料機推薦科學院2011年發佈的社會心態藍皮書顯示,從總體上看當代中國人的精神狀態顯得生機盎然、活力四射。但與此同時,社會信任度正處於低值狀態,對北京、上海、廣州三市市民的調查結果表明,三市市民總體社會信任屬低度信任水平。

中央黨校社會學教授吳忠民認為,之所以會出現信任度不斷降低的局面,關鍵在於做為社會情緒穩定器的公信力出現瞭問題。 公信力就是公眾對公共權力及特定角色形象的信任度,體現瞭它們存在的權威性、信譽度以及影響力。 吳忠民表示,一旦社會公信力受到損傷,便會導致民眾對負面消息的接受度不斷提高,鑒別真偽的意識受到削弱,久而久之,便會造成較大面積的 信任危機 。

片狀成型機

來自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微博)的監測顯示,目前社會公信力下降導致的信任危機,以政府、專傢及媒體最為嚴重。不相信政府,不相信專傢,更不相信媒體已構成瞭當前社會上一堵亟待翻越的 信任墻 。

從政府層面看,公信力損耗尤為明顯。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主任輿情分析師龐胡瑞指出,當前一些政府部門或地方政府在突發事件面前試圖封鎖新聞和輿論,常常會進一步激怒公眾,直接導致公眾對政府發佈的信息不信任,讓政府為澄清流言、穩定人心付出瞭很大的代價。

此外,專傢及媒體的公信力也同樣受到瞭較大程度的削弱。在山西等地發生的地震恐慌中,地震局專傢一再被公眾當做調侃對象。還有一些養生專傢,更是來得快去得也快。
arrow
arrow

    thl119vz7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