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創業創新這“一池春水” 正迸發無窮活力

制圖 田蘭芳

3年,2046人離開阿裡巴巴,開啟自己創業之路,不愧是杭州創業“新四軍”的一支勁旅。

這組來自“2017初橙·阿裡校友創業黃埔榜”的數據,讓馬雲都有些驕傲瞭,他說:“未來,我希望‘中國500強’中,有200強的CEO都來自於咱們阿裡巴巴。”

大氣開放的杭州,從來不缺創業創新。2017年,杭州創業創業主體不斷擴容,創新投入不斷增加;創新資源不斷集聚;科技服務創新發展,全域創新的活力也不斷被激發出來。

2018年1-10月,杭州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1250億元,增長13.1%,規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46.8%,規上工業新產品產值4136億元,增長16.4%。

人才、資本、項目等高端要素紛紛集聚杭州,杭州的創業創新道路越走越寬。

杭州R D連年增長

傳統企業說“這點投入很值”

賴國貴的辦公桌上,放著一張《環球郵報》,一篇題為《顛覆“中國制造”傳統印象:一傢公司如何為中國企業開辟新路》的報道,讓他感到很自豪,因為這傢企業就是他的“春風動力”。

“春風動力”是一傢專業從事大排量摩托車、全地形車、遊艇及配套水冷發動機研發、制造和銷售的企業。近年來,企業引進物聯網技術,對企業的生產管理進行智慧改造,車間所有人和入都可視、可控、可追溯,不僅減少瞭人工成本,還大大提高瞭生產效率。

如今,“春風動力”摩托車已多次亮相國際大事件,產品遠銷俄羅斯、美國、捷克等60多個國傢,企業也於去年8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我初步估算瞭粉狀原料壓制成型機一下,人均生產效率提升30%,庫存周轉率提升50%,這點投入,值得!”賴國貴在企業技改上的投入,自然也被統計入瞭R D(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

近年來,杭州將“發展信息經濟、推廣智慧應用”列為“一號工程”,反映一個城市創新水平的重要指數的R D也是連年增長。市科委數據顯示,杭州R D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從2006年的2.42%增長到2016年的3.1%,而杭州高新區(濱江)R D占GDP比例始終保持13%以上,科技活動經費支出增速基本保持在20%左右。

數字增長的背後,帶來的科技核心競爭力的提高。據國傢統計局數據,去年杭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2556億元,增長8.0%,高於全國1.1個百分點。

創新高端要素集聚杭州

海歸青年感嘆“回來遲瞭!”

“回來遲瞭!”當飛機降落在蕭山機場時,俞本權內心有瞭這樣的感慨。10多年前,當他登上飛往美國的航班時,曾經有過一個“美國夢”:美國留學,矽谷工作,拿美國綠卡……

但在兩年前的4月,螞蟻金服首屆技術論壇開到瞭矽谷,俞本權的人生有瞭新的走向,他辭去谷歌首席工程師的工作,乘上瞭飛往杭州的航班。如今,他已是螞蟻金服的一名資深研究員。

俞本權的回國,卻無意中趕上瞭新中國最大規模的“海歸潮”。2016年,杭州人才凈流入高達8.9%,全國領先;2017年上半年,該數據繼續蟬聯桂冠。海歸增幅和人數都名列全國主要城市前列。

資本、人才、項目等創業創新高端要素快速集聚杭州,攪活瞭杭州創業創新的“一池春水”。你瞧!杭州的孵化器、眾創空間、產業園區、特色小鎮等平臺也正風生水起:

今年,杭州市級以上眾創空間和孵化器分別達105傢和113傢,其中7傢入選2017年優秀國傢級孵化器,占總數12傢的58.3%;23傢眾創空間上榜2017年省級優秀眾創空間,占全省總數的70%。目前,杭州市共有5傢國傢級雙創基地;55傢國傢級眾創空間;30傢國傢級孵化器;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對象增至24傢,占全省22.2%。

隨著人才、項目、資本等各類政策的出臺,各類特色小鎮和眾創空間應運而生,越來越多的資本和創業者湧向杭州,創業項目增長速度超過北京和上海,杭州快速完成瞭從“電商之都”到“互聯網創業第四極”的華麗轉身。

一出手就是顛覆!杭州科技成果轉化指數全省第一

記者手記

去年5月,位於食品設備青山湖科技城的浙江絲科院輕紡材料有限公司,在生態染整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並開發出中試樣機,試驗數據表明,可在染色這一環節實現節水減排90%以上。

眾所周知,傳統染整加工業環境污染嚴重,解決這一難題已迫在眉睫,紡織品生態染整是業界十分關註的課題。現在,絲科院輕紡不但在研發上有重大理論創新,還在產業上能實現產業化,專傢認為,這一技術具有裡程碑意義。

在青山湖科技城,像絲科院輕紡這樣的企業科研院所還很多。截至目前,青山湖科技城已集聚瞭46傢科研院所、高校和企業創新載體,2100餘名高層次人才,主要致力於將實驗室的科技技術搬出實驗室,實現產業化。

青山湖科技城隻是杭州科技成果轉化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為促進和吸引更多的科技成果到杭轉化投產,杭州出臺瞭《杭州市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資助管理暫行辦法》,加大對科技成果轉化獎勵,創新成果不斷湧現。在前不久發佈的“2017浙江科技成果轉化指數”中,杭州成果轉化指數為408.4,全省第一。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2017年度國傢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杭州共有13項科技成果獲獎,其中一等獎2項,二等獎11項。比如,中國水稻研究所參與的“水稻高產優質性狀形成的分子機理及品種設計”獲國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浙江省烘焙設備介紹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和浙江天地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參與的“燃煤機組超低排放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獲國傢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產業變革呼籲釋放“人才紅利”

1月8日,2017年度國傢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當時在采訪省科技廳廳長周國輝時,他說,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人才戰略,實際上是殊途同歸。創新,終究還是人才的創新。

1月26日,杭州日報財經年會。浙江大學管理學博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吳曉波在主旨演講中說,杭州人才凈流量位居全國前列,應該變“人口紅利”為“人才紅利”。我深以為然。

近年來,杭州集聚瞭大批高層次人才和創業項目,吸引瞭一大批風投機構和社會資本的入駐。一方面是躺在實驗室和壓在論文裡的科技專利,一方面是尋求項目的資本,當二者在杭州相遇,加上政府在政策上的“扶一把、送一程”,自然就演繹出瞭精彩的創業創新故事。

科技的最大價值就在於應用。數字曲線中的杭州產業變革,也呼籲將科技轉化為生產力。如何“喚醒”沉睡的專利技術?政府應出臺相應扶持政策,完善科技成果轉化體系,釋放“人才紅利”,將好的項目和人才引進來,促使專利成果走向市場。比如在杭州,你的發明專利可以作為抵押進行貸款。
arrow
arrow

    thl119vz7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